電話那頭的聲音,或許帶著焦急,或許藏著困惑。10000號客服的聽筒這端,始終亮著一盞燈,在白天的喧囂里,在夜晚的寂靜中,他們把每一次通話都當成一場“暖心奔赴”,讓一件件小事,慢慢堆積成用戶心里的“大溫暖”。
為銀發(fā)用戶搭起“數字橋”,耐心是最好的導航
冉茂琪曾接到一位老人的求助:想通過短信發(fā)送手繪路線圖,卻因不熟悉操作犯難。他沒有急著說步驟,而是先穩(wěn)住老人情緒,把“發(fā)送圖片”拆成易懂的指引:“您先找到相冊……對,點那個帶箭頭的符號……”怕老人擔心資費,同步講清彩信收費標準;怕老人記不住,反復確認操作。直到提示“發(fā)送成功”,老人激動地說:“我要給你最高評價!下次還找你!”
對客服來說,這只是一次常規(guī)解答,但對老人來說,這是有人愿意放慢腳步,陪他跨過“數字鴻溝”的溫柔。
30分鐘的“不放棄”,把小困擾變成大感動
陶小洪曾接到一位老人的來電,對方因手機上不了網著急,其實只是沒打開移動數據??蛇@個簡單操作,因老人不熟練變成了“持久戰(zhàn)”。
老人多次沒弄明白就掛斷電話,陶小洪卻每次都主動回撥,換著方式解釋:“您看屏幕上那個像‘信號塔’的圖標……對,點一下,變亮了就好?!?0分鐘里,他用耐心填滿溝通縫隙。最后,老人連聲道謝:“你這個小伙子真好,一定給你評個‘非常優(yōu)’!”
原來,服務的溫度,就藏在“被掛斷也不放棄”的堅持里,把用戶的“小麻煩”,熬成了心里的“大感動”。
特殊時刻的“靈活度”,讓服務跑在需求前
許冬芳查詢用戶套餐時,敏銳發(fā)現號碼已停機。用戶卻稱“已充值”,她立刻查到癥結:變更合同號后原費用未繳清。更棘手的是,用戶身邊沒有Wi-Fi,無法在線操作。
她沒有說“按流程得先聯網”,而是先申請“按星級臨時復機”恢復信號,再回電指導繳費,末了還提醒“記得一定關注流量使用”。從發(fā)現問題到預防隱患,她讓服務多跑了幾步。用戶由衷贊嘆:“可以給你表揚嗎?你的態(tài)度真好!”
這不過是一次常規(guī)的停機處理,但“靈活”和“主動”,讓服務有了提前量,也讓用戶感受到“被重視”的暖意。
這些故事,只是10000號客服日常的縮影。他們白天接起上班族的咨詢,夜晚回應晚歸人的故障……他們或許從未與用戶見面,卻用每一次“您別急”“我?guī)湍?,把“服務”熬成了具象的溫暖。因為他們知道,對用戶來說沒有“小事”,每一次通話都是“必須做好”的大事。點滴用心終將沉淀,成為用戶心中最踏實的“大溫暖”。